時間:2011-07-11 10:12:42 | 來源: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
《經濟信息里聯播》報道,今年上半年,我國進出口總值17036.7億美元,同比增長25.8%。其中出口8743億美元,增長24%;進口8293.7億美元,增長27.6%。累計順差449.3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收窄18.2%。
海關統計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進口增速高于出口3.6個百分點,貿易順差進一步收窄。從一般貿易來看,上半年為8952.9億美元,增長31.7%,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2.4個百分點;而同期的加工貿易為6166.4億美元,增長為16.9%,比重較去年同期回落2.8個百分點。
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稱,這一降一升,表明我國外貿方式和進口商品結構在進一步優化,同時也是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,擴大內需的體現。
據海關統計,今年1-6月份,我國煤炭、大豆、塑料、鋼材、銅、鋁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。而惠及民生的商品進口大幅增長,紅酒、機械手表、服裝的進口都增長了70%以上;醫藥品、化妝品、汽車的進口也都增長了30%以上。
海關總署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表示,這是因為我國主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,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,這樣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;同時國家大力鼓勵消費,使惠及民生的商品進口大幅增長,進口商品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。
在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少的同時,大豆、鋼材、銅等商品進口價格卻大幅攀升。今年上半年,我國進口鐵礦砂進口均價為每噸160.9美元,上漲42.5%;原油進口均價為每噸753.8美元,上漲33.2%。
海關總署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認為,今年上半年我國商品進口價格總體上漲了14.7%,一方面使我國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居高不下,另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,最終導致消費品價格上升。
中國經濟半年報 第一解讀
海關總署:月度出口回落 下半年有望得到遏制
《經濟信息里聯播》報道,統計數據中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出口,從統計數字看,今年前6個月,我國對外出口雖然同比增速較快,但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,海關總署認為,這主要是國際需求放緩的結果。另外,我國今年以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也導致前6個月出口增速放緩。
今年前4個月,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較1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;5月份比4月份又快速回落11.7個百分點;6月份比5月份增速又回落1.9個百分點。海關總署認為,出口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國際需求放緩。
海關總署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認為,首先是美國經濟復蘇乏力,美元持續走軟,去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,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5%,大大削弱了我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。第二個原因,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,英國希臘等國家紛紛采取財政緊縮政策,進一步抑制我對歐盟的出口空間。
黃國華表示,為應對通貨膨脹,去年以來,我們國家連續上調了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,與歐美日等市場的寬松貨幣政策形成鮮明的對比。但隨著貨幣政策不斷緊縮,中小企業貸款難、融資難問題更為凸顯,造成出口成本上升,出口放緩。 與此同時,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,我國去年對部分"高能耗、高污染、資源性"產品降低或取消了出口退稅率,這部分商品在今年上半年出口大幅下降41.9%。
海關總署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表示,出口放緩是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的合理回落,隨著美國、歐洲經濟的企穩和日本災后重建,國際需求將保持穩定,國內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將可能微調,外貿出口回落的勢頭有望得到遏制。